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1章 深入学习

叶省长说的没错,体制内存在着很多问题,比如流行的一句话:做的越多、错的越多。

如果注意观察生活的可以发现,现在很多基层的学校基本就考不出什么人了,很多都是抱着考上个编制衣食无忧的心态去干这个活,所以不少基层县区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差,有钱人基本往大地方走,然后呢?就形成阶层割裂了。

不少人一直鼓吹于“反正不会失业,爱咋咋”,但这种思潮一流传开来,受影响的是一个地域。

叶省长在说这些问题的时候,王成想到了小时候,小时候他总去邻县二伯家过暑假,每天中午和晚上就去二伯家开的餐馆帮忙。餐馆有很多单位的领导干部来吃饭,有一次王成端菜去某包厢时,听到里面几个干部说:“你们单位有人被举报了?没事,让他避避风头就行,反正最后还是我们下结论,我们是一个群体嘛!保证内部团结稳定就行了。”

王成还不懂什么意思,直到在餐馆上班的表哥说:“在这办事,夸张点说,办本护照都要找人,不然就这个不对那个不对…你看这么多餐馆,家属是体制内的,生意明显就好,为啥?可以拿发票,可以互相照顾人情啊。”

那些年,不少人沉醉于这种所谓的办事好找人的环境之中。

王成记得那会那个县,谁家考了公务员都得办酒,因为就算是个普通科员,最简单的,在那个县都有吃饭报账签单权。

那是个山区县,当年户籍人口26万,县城常住人口14万;现在户籍人口25万,县城常住人口8万。

因为营商环境差,该县财政收入连年全省倒数,王成的二伯曾说,县里都开始半年、八九个月发一次工资了,所谓的年终奖绩效奖,压根就拿不出,该县的公职人员收入,全省垫底。

那个县的书记,干了12年了(干到退休了),因为没人愿意去那,所以一直压着他。

现在新书记上任想要改变这种环境,但固定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,一下子想改变,很难。

那个县的工作人员想要遴选走,甚至在差额考察时,都没单位愿意要那个县的,可想而知…这些都是王成听到的内部消息。

所以,就如叶省长所说,如果人人都觉得进了避风港而不奋斗了,最后受伤害的是整个群体。转移支付也有个限度啊,不可能天天转移支付。

就相当于一个老父亲生了几个孩子,有些孩子努力赚钱,有些孩子连年摆烂、还闹事,每年,摆烂的孩子靠赚钱的孩子给点补贴生存,短期内无所谓